| | 添加收藏 / 设为首页
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司法公开 诉讼指南 法学园地 法苑文化 法院执行 人民陪审 视频在线 专题报道 民意沟通 预算公开 决算公开

 

悉心呵护关爱少年 依法护佑祖国花朵——岭东区法院少年法庭致家长的一封信

发布时间:2022-09-21 10:00:29


    亲爱的家长朋友们

    很高兴能通过这种方式和您进行交流。2022年1月1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正式实施,家庭教育从“家事”上升到“国事”,意味着中国父母进入“依法带娃”时代。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

    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间最珍贵的爱,是一份无私的、不求回报的爱。近年来,社会形势复杂,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件时有发生。在孩子的成长征途中,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,为他们保驾护航,是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的共同职责。今天我们将少年法庭在审理未成年人案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、体会以及个人思考分享给您,希望能给您在今后的生活中一点启发,便于您在关注孩子学习之外更加精准、有的放矢地保护好自己的孩子,让孩子们远离犯罪,让我们一起护佑孩子们健康成长。

    一、预防校园暴力 共建和谐校园

    近年来,发生在校园的欺凌事件屡见不鲜,辱骂殴打、拍照侮辱......不断引发社会关注。而遗憾的是,校园霸凌仍然被许多家长当做同学间的“小打小闹”,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。大多数霸凌被隐藏在看不见的角落,又有多少孩子深陷校园霸凌的魔爪里,正在被校园霸凌一步步吞噬着人生。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使用暴力,只有找到“病根”在哪,才能对症下药。

    因此,父母平时应该多关爱孩子,注重孩子身心健康,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学生之间、师生之间关系状况,积极采取有效措施,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。一旦发生类似事件,及时与学校、老师联系,合理解决矛盾纠纷。在孩子的眼里,你们就是他们遭遇霸凌唯一的依靠,请一定要陪孩子坚决的向校园暴力说NO!让校园成为孩子教育学习的乐土,让每一个孩子远离校园霸凌,真正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。

    二、预防网络成瘾 正确引导沟通

    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发展,成瘾性网络游戏、邪恶动漫、不良小说、互联网赌博等不断出现,造成一些未成年人沉迷游戏、行为失范等问题,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,甚至出现人身伤亡、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。

    1、家长需要先正确地理解和看待孩子的青少年时期。

    在了解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之前,家长需要先正确地理解和看待孩子的青少年时期。此外,随着年龄的增长,青少年的学习难度增强,孩子是否落单、他是否因此感到自卑或内疚?想要从根源上去解决孩子的叛逆是很难的,家长更应该学会去包容孩子的叛逆,尊重他们自己的想法,而不是要求孩子完全按照你的意愿生长。

    如果家长能给孩子自由,孩子们能感受到家长的容纳力,就可能会主动与家长建立沟通的渠道,向家长倾诉自己的压力与困惑。

    2、给孩子制定上网规则

    在青少年上网的过程中,家长需要扮演一个引导的角色。双方沟通后协商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,这样既能保证孩子安全规范地上网,又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。

    三、预防不法侵害 学会保护孩子

    (一)重视熟人作案。被侵害人往往与侵害者有一定的熟知度,或者是生活中的熟人,或者是网络上的网友,被侵害者对这些人的防范心理要比陌生人低,但这也恰恰给侵害者创造了机会。

    (二)注意网络交友。随着现在交友工具的增多繁杂,通过陌陌、“摇一摇”、“附近的人”等方式,陌生人也能隔着电脑成为“熟知”的人。但网络毕竟是虚拟世界,很多性侵害的发生都是通过网络相识,取得信任后实施的。

    (三)远离地点隐蔽。大部分性侵类案件的发生,都是在车内、宾馆、野外等一些隐蔽又难觉察的地方,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方便于实施犯罪,另一方面犯罪分子越来越狡猾,想通过隐蔽的地点逃避侦查。

    (四)弥补教育缺失。很多未成年人之所以防范意识不强,主要是因为学校、家庭对孩子的性教育缺失。虽然我们通过“法治副校长”送法进校园一直在努力宣讲防性侵的法律知识,但因家庭离异、过早辍学、父母不能有效引导等因素客观存在,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。当一个孩子不懂自我保护,在面临外边世界的各种诱惑时,很容易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。

    因此父母要加强性引导。从孩子性启蒙到性懵懂的关键年龄阶段,家长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,教育孩子正确认识性知识,学会控制性冲动,强化自我保护意识。

    尊敬的家长们,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大家的共同心愿。您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成长。所以请多花些时间和耐心帮助孩子,时刻注重言传身教、严慈相济,营造温和、民主、平等的家庭氛围。尊重理解孩子,每天与孩子平等交流,倾听孩子心声,关注孩子感受,多赞赏、多鼓励、少施压、少责骂。但绝不能纵容孩子,让孩子明确行事的边界,不逾越规矩。家长应成为孩子的贴心人、好朋友,让家成为孩子最有安全感的温暖巷湾,让孩子在潜移默化、耳濡目染中传承优良家风、养成良好品德。

    附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》重点内容解读

    01 家庭教育的总体要求

    ·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;

    ·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,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,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;

    ·遵循家庭教育特点,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;

    ·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、社会教育紧密结合、协调一致;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。

    02 父母(监护人)需承担的责任

    ·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;

    ·注重家庭建设,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;

    ·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、心理、智力发展状况,尊重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;

    ·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,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;

    ·积极参加学校、社区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;

    ·父母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;

    ·依法委托他人代为照护未成年人时,要定期了解未成年人学习、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;

    ·合理安排未成年人的学习、休息、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。

    03 行为红线

    ·不得因性别、身体状况、智力等歧视未成年人;

    ·不得实施家庭暴力;不得胁迫、引诱、教唆、纵容、利用未成年人从事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活动。

    04 法律什么时候介入

    ·拒绝、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责任;

    ·非法阻碍其他监护人实施家庭教育;

    ·未成年人存在严重不良行为或者实施犯罪行为;

    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;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。

    05 父母(监护人)应履行的义务

    ·教育未成年人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,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培养家国情怀;

    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社会公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;

    ·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,培养广泛兴趣爱好、健康审美追求和良好学习习惯,增强科学探索精神、创新意识和能力;

    ·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,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;

    ·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,帮助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,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;

    ·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,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

 
 

 

关闭窗口